生殖医学杂志

专家论坛

  • 家用精液检测仪专家建议

    倪吴花;万凌;卢文红;滕晓明;曾勇;姚兵;杨继高;张欣宗;张洲;黄学锋;黄国宁;

    精子质量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关键指标。传统上,精液分析需要在医疗机构进行,但随着家用精液检测仪的出现,使得男性能够在家中自行检测精液,初步评估精子质量。本专家建议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家用精液检测仪的性能指标、标准检测流程、检测结果解读和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建议,旨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男性提供可靠的精子质量初步检查工具。

    2025年10期 v.34 1303-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激动剂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应用于波塞冬标准组2人群的临床结局比较

    景雪;漆倩荣;谢青贞;

    目的 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效长方案、短效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3种促排卵方案用于POSEIDON(波塞冬)标准组2人群中的临床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并符合波塞冬标准组2诊断标准的低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3组:长效长方案组(n=92)、短效长方案组(n=106)和拮抗剂方案组(n=118),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和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各组间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功能、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 0.05)。与长效长方案组和短效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显著降低(P<0.05)。3组间Gn刺激天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长效长方案组的Gn刺激天数最长,拮抗剂方案组的Gn刺激天数最短。短效长方案组的扳机日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P<0.05),3组间扳机日LH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长效长方案组的LH水平最低,拮抗剂方案组LH水平最高。IVF周期中短效长方案组获卵数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拮抗剂方案组鲜胎移植率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和短效长方案组,且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P<0.05)。结论 在波塞冬标准组2患者中,对于倾向鲜胚移植的患者,长效长方案可能更优;而选择全胚冷冻策略时,拮抗剂方案可减少Gn用量。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移植策略,选择最合适的促排卵方案。

    2025年10期 v.34 1307-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液冻存时间对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李波;薛侠;师娟子;

    目的 探讨供精精液冷冻时间对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D)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行AID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精液冷冻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精液冷冻时间≤3年,共1 697例)、B组(3年<精液冷冻时间≤6年,共995例)、C组(精液冷冻时间>6年,共536例),比较各组间基本情况、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胎儿活产状况。结果 3组患者在女性体质量指数、基础FSH、基础LH水平、不孕年限、授精日内膜厚度、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精液处理后放置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冷冻时间延长(A组vs.B组vs.C组),临床妊娠率呈梯度下降趋势(32.12%vs.30.35%vs.27.61%),活产率亦呈现下降趋势(26.05%vs.26.03%vs.22.76%),但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活产儿体重、身高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精液冷冻时间的延长对AID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2025年10期 v.34 1314-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产西曲瑞克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

    王星祎;范莉;徐仰英;欧建平;夏婷婷;张翠莲;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国产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金赛捷~?)用于不孕患者IVF/ICSI周期拮抗剂方案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单臂研究设计,纳入行体外受精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经拮抗剂固定添加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常规胚胎培养及移植后,随访妊娠结局。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早发LH峰率和胚胎着床率,安全性指标包括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程度及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本研究筛选受试者入组201例,其中因误纳剔除2例,最终纳入全分析集(FAS)的病例数199例。使用金赛捷~?拮抗剂方案的患者临床妊娠率为55.75%、早发LH峰率为2.53%、OHSS发生率为1.99%,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8%,无严重不良事件和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金赛捷~?在控制性促排卵临床使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2025年10期 v.34 1320-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nRH拮抗剂方案下体外受精的最佳授精浓度探索与分析

    黄佩颖;胡绵达;潘瑞华;何红梅;李青洋;孙晓岩;赵丽;陈博;

    目的 探讨采用GnRH拮抗剂方案的体外受精(IVF)周期最佳授精浓度范围。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IVF周期中6 703个卵母细胞受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精子终浓度和精卵比作为自变量,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多精受精率作为因变量,在Empower软件上进行平滑曲线拟合与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精子终浓度与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曲线呈“倒U”型:当精子终浓度<6×10~4/ml时,每增加10~4/ml,受精率增加11%[OR(95%CI)=1.11(1.02,1.20),P<0.05],正常受精率增加9%[OR(95%CI)=1.09(1.02,1.17),P<0.05];当精子终浓度≥6×10~4/ml时,每增加10~4/ml,受精率减少7%[OR(95%CI)=0.93(0.87,1.00),P>0.05],正常受精率减少5%[OR(95%CI)=0.95(0.89,1.01),P>0.05]。精卵比与受精率、正常受精率的曲线先呈现“平台期”,后出现“断崖式”下降:精卵比≥5×10~4精子/卵时,每增加10~4精子/卵,受精率减少71%[OR(95%CI)=0.29(0.16,0.55),P<0.001],正常受精率减少70%[OR(95%CI)=0.30(0.15,0.58),P<0.001]。精卵比与多精受精率曲线呈“U”型:精卵比≥2.4×10~4精子/卵时,每增加10~4精子/卵,多精受精率增加37%[OR(95%CI)=1.37(1.04,1.81),P<0.05]。结论 以四孔皿为授精载体,当授精浓度在(5~7)×10~4/ml范围内,精卵比在(2~3)×10~4精子/卵范围内时,GnRH拮抗剂方案的IVF周期可获得较高的受精率与正常受精率(>60%)以及较低的多精受精率(<7%)。

    2025年10期 v.34 1328-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结局比较

    黄琼英;彭进强;

    目的 比较黄体期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卵泡期长方案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中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行IVF/ICSI-ET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52个周期。将纳入患者根据不同的促排卵方案进行分组:黄体期长方案组(A组,177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B组,291个周期)、卵泡期长方案组(C组,84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用药及获卵情况、胚胎发育及移植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3组患者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显著高于A、B组(P<0.01),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获卵率显著高于A、B组(P<0.01),扳机日雌二醇(E_2)水平、黄体生成素(LH)水平、直径≥14mm卵泡数则显著低于A、B组(P<0.01)。B组的第3天(D3)优胚数、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C组(P<0.05),可利用胚胎率及D3优胚率显著高于A、C两组(P<0.05)。A、B、C组分别进行了54、103、33个鲜胚移植周期,3组间移植胚胎数、鲜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体期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卵泡期长方案均可用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可以减少Gn总量及Gn使用天数,且可有效改善胚胎发育情况,但3种方案鲜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2025年10期 v.34 1336-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刺激联合非消融射频在阴道松弛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研究

    陈芸芸;何新琴;陈奕馥;陶冶;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非消融射频在阴道松弛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被诊断为阴道松弛症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电刺激联合非消融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阴道松弛度问卷(VLQ)、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孕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VLQ评分、POP-Q分布、FSFI评分以及盆腔表面肌电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VLQ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VL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3.71±0.74)vs.(3.02±0.71),P<0.05],研究组阴道松弛程度改善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vs.64.29%,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POP-Q分期分布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POP-Q分期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慢肌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阶段肌电平均值等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FSF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78±4.23)vs.(22.45±4.12),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非消融射频治疗在阴道松弛症中疗效显著,可改善阴道松弛程度,提高性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10期 v.34 1343-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卵巢反应性及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霍森烨;霍艺超;王新月;樊秀梅;高妍;乔艳华;成云云;高敏;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Janus激酶-2(JAK2)/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水平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卵巢反应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行IVF-ET助孕的POI患者196例(POI组),另按照2∶1比例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女性9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6、JAK2、STAT3水平。POI患者再根据助孕过程中卵巢反应性分为高反应组(26例)、正常反应组(58例)和低反应组(112例),以及根据IVF-ET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112例)和良好结局组(84例),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POI患者血清IL-6、JAK2、STAT3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与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并利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对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能效。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OI组血清IL-6、JAK2、STAT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POI患者血清IL-6、JAK2、STAT3水平呈两两相关(P<0.001)。(2)POI患者卵巢高反应组、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血清IL-6、JAK2、STAT3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P<0.001);196例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率为57.14%(112/196),FSH水平升高、卵巢低反应性异常、IL-6水平升高、JAK2水平升高、STAT3水平升高为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MH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3)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联合预测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大于血清IL-6、JAK2、STAT3单独预测的AUC(分别为0.771、0.785、0.790,P<0.001),其敏感度为0.866、特异度为0.857。结论 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升高与POI患者卵巢反应性降低及IVF-ET妊娠结局不良有关,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联合对IVF-ET妊娠结局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能效。

    2025年10期 v.34 1350-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COS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糖代谢的关系及对PCOS伴胰岛素抵抗的预测价值

    卢清;曾莉;丁易钤;石城;吴艳婷;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糖代谢的关系及对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在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间收治的102例PCO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女性105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根据研究组患者是否伴有IR将其分为IR组(n=61)和非IR组(n=41)两个亚组,进行糖代谢指标测定,分析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PCOS伴IR的影响因素和肠道菌群水平对PCOS伴IR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肠球菌、肠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IR亚组的肠杆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BMI、甘油三酯(TG)和睾酮(T)水平显著高于非IR亚组,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IR亚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肠杆菌水平[OR=2.754,95%CI(1.693,4.478)])、双歧杆菌水平[OR=0.265,95%CI(0.128,0.561)]、乳酸杆菌水平[OR=0.251,95%CI(0.134,0.469)]、FINS水平[OR=4.046,95%CI(2.369,6.908)]和HDL-C水平[OR=0.203,95%CI(0.074,0.557)]是PCOS患者伴I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三者联合预测PCOS伴I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97、0.800和0.912(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PCOS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与FINS水平呈负相关(P<0.05),肠杆菌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糖代谢水平有关,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对PCOS伴IR有一定预测效能,联合检测效能较高。

    2025年10期 v.34 1359-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系统性回顾及荟萃分析

  • 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更新证据总结

    张慧;金洪运;熊巍;刘志颖;李秀梅;于琨;刘娟;赵紫微;詹雯;冯卫兰;陈洁;

    目的 系统检索2020年以来的国内外文献,系统整合并评估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更新循证依据,为临床制订肥胖PCOS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基于“6S”证据等级体系,采用计算机分层检索策略获取相关证据。运用PIPOST模型明确循证问题并制定文献纳入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质量评估及主题证据的提取与整合工作。结果 最终共筛选出27篇文献,具体纳入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文献、3篇临床诊疗指南、3篇循证证据总结、16篇系统评价以及4篇专家共识。通过2名研究人员共同讨论,提取归纳肥胖PCOS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相关证据共35条,汇总9个主题。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结合国内临床情境及医院管理政策,根据不同肥胖PCOS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各方面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10期 v.34 1366-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物信息学研究

  • 人类不同年龄阶段睾丸细胞关键标志物的表达——基于单细胞RNA测序数据的分析

    麻庆玲;华夏;李嘉丽;肖逸阳;韩冠华;刘潇楠;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文献中睾丸单细胞RNA测序数据,探讨睾丸主要细胞类型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关键分子标志物。方法 收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已发表文章中不同年龄段男性睾丸组织单细胞RNA测序数据,使用Seurat工具包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多篇相关文献中睾丸不同细胞类型的标志物,对各样本中的细胞类型进行注释。结果 筛选出了多种睾丸细胞类型的关键分子标志物,如支持细胞标志基因(SOX9、PRND、BEX1、BEX2、BEX5、CITED1)、间质细胞标志基因(DCN、IGF1、INHBA、LHX9、LUM)、精原干细胞标志基因(POU5F1、NANOG、SOX2)、精原细胞标志基因(DND1、DMRT1、FGFR3、GFRA1、ID4、KIT、NANOS3、NR6A1、PIWIL4、SOHLH2、SSX3、UTF1)、精母细胞标志基因(CCNA1、DAZL、DMRTB1、MAGEA4、PIWIL1、PRDM9、PTTG1、SPATA16、SPO11、SYCP1、SYCP2、SYCP3、GPR85)、精子细胞标志基因(PRM1、PRM2、PRM3、RNF151、SPACA3、TNP1、TSSK6、TXNDC2)。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生殖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在新生儿期、青春期前、青春期后具有复杂的变化模式。另外,研究发现支持细胞在发育早期分为两个明显的亚群,其中一群高表达SOX9、PRIND基因,该群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消失。结论 本研究基于人类睾丸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文献数据,筛选出了生殖细胞的多个特异性标志基因,有助于准确鉴定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类型并理解人类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

    2025年10期 v.34 1376-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基于脂质组学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的胎盘脂质分子差异

    李小卉;谢媛;郁琦;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小鼠胎盘的脂质代谢变化。方法 12只SPF级3周龄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OS模型组,采用脱氢表雄酮(DHEA)诱导PCOS小鼠模型,并移植正常胚胎,孕18.5d取胎盘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胎盘病理学形态;并通过脂质组学分析胎盘中差异脂质代谢物及其富集通路。结果 DHEA药物处理后,PCOS模型组小鼠失去正常动情周期,4个阶段比例失调。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OS模型组卵巢组织的囊性卵泡增多,黄体数目减少,PCOS小鼠模型建立成功。HE染色显示PCOS模型组胎盘的迷路区域显著减少(P<0.05),血管间膜增厚,管腔变细。胎盘脂质组学分析筛选出PCOS模型组66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其中11个脂质代谢物上调,55个脂质代谢物下调,主要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alpha-亚麻酸代谢、鞘脂代谢、糖磷脂酰肌醇锚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代谢集上,其中代谢物数量占比最多的是甘油磷脂代谢,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的差异代谢物有磷脂酰乙醇胺(18∶0/20∶4)、磷脂酰胆碱(16∶1/18∶2)、磷脂酰丝氨酸(18∶0/18∶1)和溶血磷脂酰胆碱(22∶1)。结论 PCOS模型组孕晚期胎盘脂质代谢谱发生改变,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等差异脂质代谢分子可能在PCOS的发育重编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10期 v.34 1387-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实践

  • 一例孕中期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孕妇的围术期护理

    田策;李依霖;王雪新;刘迎;乔雪;王凯蓉;

    孕中期合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对母婴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针对1例合并IVL的孕妇进行了综合护理管理。针对此类患者,术前护理重点为构建多学科协作、监测和预防心血管系统风险及产科相关风险,以及情绪与心理支持;术后护理重点为循环系统的监测、警惕术后血栓形成、预防流产发生、加强引流管路管理、伤口护理以及多学科随访指导。通过以上综合性措施,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最终患者顺利出院,并持续妊娠到足月,顺利分娩1女活婴。

    2025年10期 v.34 1394-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步进针法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戢开丽;杨莹;黎淑贞;

    目的 探索两步进针法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对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的27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ICSI操作方法不同分为一步进针法组(OSP组,69个周期)和两步进针法组(TSP组,205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间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基础窦卵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获卵数、成熟卵率、卵子退化率和D3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SP组的受精率(81.06%vs.75.11%)、正常受精率(77.54%vs.71.69%)、正常卵裂率(97.65%vs.96.02%)、D3可用胚胎率(84.78%vs.80.76%)、可用囊胚率(86.38%vs.77.38%)和优质囊胚率(38.25%vs.28.51%)均显著高于OSP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CSI受精率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SP-ICSI技术可能有助于改善ICSI受精率和促进胚胎发育,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开展前瞻性研究加以探讨。

    2025年10期 v.34 1398-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合并非预期早期妊娠最终成功足月分娩1例报告

    张国瑞;王文惠;孙梦源;于昕;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微无创方法,HIFU治疗子宫肌瘤同时合并非预期妊娠的病例鲜有报道。我们报告1例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时合并非预期早期宫内妊娠最终成功足月分娩的病例。一名29岁女性因子宫肌瘤接受HIFU治疗,后因停经发现宫内早期妊娠。核对末次月经和预产期后,确定HIFU治疗是在非预期宫内妊娠第29天进行的。患者产检过程平顺,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由于担心HIFU可能带来的潜在意外风险,在孕38周胎膜早破后实施了剖宫产术。产后检查新生儿无异常,身高体重增长均在正常范围内。

    2025年10期 v.34 1404-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细胞系占比45,X/46,XY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杨雨璇;孙艳丽;秦鹏菲;陆小燕;陈捷;

    45,X/46,XY是性染色体异常型性发育异常,发病率低,具有临床表型复杂、性腺类型多样、治疗方案个体化等特点,诊治常面临较大挑战。现报道外周血染色体细胞系占比不同的3例45,X/46,XY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因“原发性闭经”就诊。例1患者45,X细胞系占比76.67%;例2患者45,X细胞系占比51.67%,合并Y染色体结构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例3患者45,X细胞系占比13.33%,合并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3例患者均行性腺切除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示例2为性腺母细胞瘤、例3为性腺母细胞瘤合并Sertoli-Leydig细胞瘤。本文总结了不同外周血细胞系占比45,X/46,XY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经验。

    2025年10期 v.34 1408-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盆腔脓肿术后并发肠瘘保守治疗成功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徐舒慧;冷明月;田丽;汤立亚;涂旭莲;梁硕;刘霞;

    盆腔脓肿术后并发肠瘘风险极高,保守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本文报告1例45岁女性患者,因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继发盆腔脓肿,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肠瘘,经多学科协作、阶梯式抗感染治疗及个性化营养支持成功实现保守治疗。本案例表明,低排出量肠瘘患者通过早期识别感染、规范肠道管理和营养支持,可实现非手术治疗,避免造瘘创伤。此病例为盆腔脓肿术后并发肠瘘患者的早期识别和保守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

    2025年10期 v.34 1414-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病例讨论

  • 子宫附腔与青少年囊性腺肌病的争议

    吴姣;邓姗;

    子宫附腔(ACUM)是位于圆韧带连接子宫部位内下方子宫肌层内孤立的囊性肿块,内衬子宫内膜和间质,影像学常可见结合带样肌壁环绕结构,临床以青少年严重痛经为表现,需要与罗伯特子宫、残角子宫和囊性腺肌病以及子宫肌瘤变性等鉴别诊断。目前已有逾百例ACUM的相关病例报道,需要更多的医生了解和认识这种疾病,以便及时诊断并及早手术治疗。ACUM与青少年囊性腺肌病虽然存在发病机制理论上的争议,但临床特点上有很大重叠和相似处,处理原则也一致。青少年发病的特定部位、相对孤立的囊性腺肌病倾向于诊断为ACUM,而其他部位、其他年龄且合并宫体其他部位腺肌症病灶的病例则诊断为囊性腺肌病更为贴切。

    2025年10期 v.34 1418-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环境微塑料暴露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笑臣;陈娇;

    环境微塑料暴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生态与健康问题,特别是对女性生殖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系统梳理日常生活中微塑料暴露的主要途径,以及微塑料对女性生殖系统影响,包括内分泌干扰、卵巢功能损伤、子宫微环境改变以及对胎盘和后代发育的不良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微塑料对生殖健康的潜在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如诱发炎症反应、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及表观遗传学改变。最后,结合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与局限性,提出未来探索的重点方向,为阐明微塑料影响生殖健康的潜在机制及制定科学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10期 v.34 1422-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纳米)塑料诱导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谢佳新;褚轶凡;王璐瑶;陈佳韵;靳镭;岳静;

    微(纳米)塑料(MNPs)是指环境中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颗粒或纤维,可通过呼吸、消化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凭借其微小尺寸通过血液循环靶向多种器官。MNPs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雄性生精异常和睾酮合成下降,雌性卵巢功能减退、卵母细胞质量下降以及子宫内膜纤维化,进而影响两性生育能力。此外,MNPs还可通过胎盘转移,影响胚胎发育和子代健康。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MNPs对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生殖毒性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其作用于各类生殖细胞的潜在机制,为深入理解MNPs的生殖毒性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10期 v.34 1428-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干细胞技术在人工卵巢构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冉芸嫚;阎新龙;郭永;

    人工卵巢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旨在通过重建和再生卵巢组织来恢复卵巢功能,并为卵巢早衰(POI)及肿瘤治疗后的患者提供支持,从而为他们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干细胞疗法作为再生医学的基石,展现了在人工卵巢构建中的巨大潜力。干细胞与三维支架结合,能够模拟天然卵巢微环境,并在重建卵母细胞及支持细胞功能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本文综述了人工卵巢技术,以及间充质干细胞(MSCs)、脂肪干细胞(ADSCs)、女性生殖干细胞(FGSCs)、卵巢干细胞(O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在人工卵巢构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人工卵巢的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025年10期 v.34 1433-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王亚徽;田英;包福玲;贺喜白乙;莎如拉;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孕激素抵抗、炎症反应及高雌激素水平,这些机制可导致疼痛、不孕等临床表现。EMs患者的子宫内膜在内分泌、组织微环境、基因表达调控、免疫和代谢等方面均存在异常,这些改变会削弱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此外,这些子宫内膜的变化可能为其侵袭形成异位病灶奠定基础。本文将综述EMs患者子宫内膜的异常变化,为探索EMs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10期 v.34 1439-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吲哚胺2,3-二加氧酶与妊娠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启鸣;任卓雪;黄永俐;

    胎儿在母体内属于半同种移植物,却被允许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其中的耐受平衡机制一直是热点探讨话题。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是人体中肝脏以外唯一能够催化色氨酸分子中吲哚环氧化裂解并沿着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可以使T细胞、NK细胞等失活维持免疫耐受,调节胎儿侵袭与循环,与妊娠免疫以及复发性流产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本文从IDO概述、IDO与正常妊娠的关系、IDO参与妊娠免疫机制、IDO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不足与展望进行系统性梳理与总结,以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并为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子宫内膜IDO预处理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提供指导与帮助。

    2025年10期 v.34 1445-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生殖医学杂志》

    本刊编辑部;

    <正>《生殖医学杂志》是由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经协议由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文上网,在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及好孕帮医学版刊载。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基层生殖健康、讲座等栏目。本刊为大16开本、144页、全铜版纸印刷,月刊。每期18.00元,全年216.00元(含邮包费)。

    2025年10期 v.34 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