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医学杂志

临床研究

  • 育龄期女性血清类固醇激素质谱法参考范围的建立及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甄璟然;林斯丽;郁琦;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健康育龄期(18~40岁)女性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的质谱法参考区间,为后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激素水平分析及诊断阈值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4年6—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招募的223名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健康女性作为样本,检测研究对象在月经周期任一时段血清中的多种类固醇激素水平,包括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雄烯二酮(A4)、脱氢表雄酮(DHEA)、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双氢睾酮(DHT)、孕酮、孕烯醇酮(Preg)、17-羟基孕烯醇酮(17-OHPreg)、17α-羟基孕酮(17α-OHP)、11-脱氧皮质醇(11S)、11-脱氧皮质酮(DOC)、皮质醇及醛固酮(ALD)。通过统计分析,确立这些激素在不同年龄段、月经周期阶段及采样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特定参考区间。结果 育龄女性血清中的类固醇激素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显著差异。(1)在雄激素指标中,TT、FT、A4、DHEA和DHEAS的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01),而DHT的水平则不受年龄变化的明显影响;(2)孕激素指标中,仅孕酮和17α-OHP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1),黄体期组的孕酮和17α-OHP水平显著高于卵泡期组,而Preg和17-OHPreg的水平并未显示出因月经周期而有所差异;(3)仅皮质醇水平呈现显著的昼夜变化(P<0.001),具体表现为早晨浓度显著高于下午。结论 本研究不仅验证了皮质醇和孕酮等激素的已知生理特性,还详细描述了各项雄激素指标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趋势,为后续PCOS患者的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分析及诊断切点值提供了精确的时间、年龄和月经周期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2025年08期 v.34 1015-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屈他维林在剖宫产史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董丽;张媔秋;苏雁;季慧;

    目的 探讨盐酸屈他维林对有剖宫产史女性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我中心首次行FET治疗、有剖宫产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78个周期。根据患者是否口服盐酸屈他维林分为研究组(移植日起连续使用盐酸屈他维林,175个周期)和对照组(未使用盐酸屈他维林,30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胚胎移植情况、妊娠结局及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性激素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内膜准备方案、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类型、移植优质胚胎数等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55.4%vs.54.5%)、持续妊娠率(45.1%vs.44.2%)、流产率(27.8%vs.23.6%)和活产率(40.0%vs.41.6%)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研究组的活产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足月分娩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移植日起口服盐酸屈他维林未能显著改善剖宫产史患者首次FET周期的妊娠结局。

    2025年08期 v.34 1024-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D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质量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培雅;姚建凤;朱华芳;曾莹云;蔡韵妮;陈丽影;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周期中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COS合并IR的不孕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补充复合维生素,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补充维生素D滴剂。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比较两组患者IVF-ET周期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并根据基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血清25(OH)D<20ng/ml]和非缺乏组[血清25(OH)D≥20ng/ml],分析维生素补充干预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促性腺激素(Gn)总用量显著减少[(1 815.4±865.6)U vs.(2 191.8±991.7)U,P<0.05],可移植胚胎率(96.28%vs.91.70%)和优质胚胎率(67.84%vs.54.06%)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累积临床妊娠率(66.00%vs.56.00%)和累积活产率(62.00%vs.54.0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00名纳入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者共51例(51.0%),其中试验组28例、对照组23例,两组间维生素D缺乏患者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基线维生素D水平亚组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维生素D缺乏亚组、非缺乏亚组在补充治疗后,可移植胚胎率与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亚组(P<0.001)。结论 补充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合并IR的PCOS患者IVF-ET周期中的胚胎质量,减少促排卵药物用量,但其对妊娠结局的改善需进一步验证。

    2025年08期 v.34 1030-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艳娟;周红;陈焕华;蒙亚晴;梁贵;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激素替代周期FE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677个周期)和非临床妊娠组(575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激素替代周期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妊娠结局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252个FET周期,其中临床妊娠组共677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54.07%。两组患者的年龄、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雌激素应用天数、转化日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激素替代周期FET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移植日内膜厚度(7~<10mm)、移植胚胎数2枚、移植优胚数2枚、雌激素应用天数(13~18d)、转化日E_2水平(366~<732pmol/L)、转化日LH水平升高均为影响激素替代周期FET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激素替代周期FET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OR=0.602,P<0.05),移植日内膜厚度(7~<10mm)、雌激素应用天数(13~18d)、转化日E_2水平(366~<732pmol/L)、转化日LH水平升高是影响激素替代周期FET临床妊娠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1.885、1.893、1.799、1.902,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移植日内膜厚度(7~<10mm)、雌激素应用天数(13~18d)、转化日E_2水平(366~<732pmol/L)、转化日LH水平升高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1、-0.548、-0.513、-0.540,P<0.05),移植日内膜厚度(7~<10mm)与雌激素应用天数(13~18d)、转化日E_2水平(366~<732pmol/L)、转化日LH水平升高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3、0.502、0.547,P<0.05),雌激素应用天数(13~18d)与转化日E_2水平(366~<732pmol/L)、转化日LH水平升高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3、0.384,P<0.05),转化日E_2水平(366~<732pmol/L)与转化日LH水平升高呈正相关(r=0.611,P<0.05)。结论 激素替代周期FET妊娠结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与年龄、移植日内膜厚度、雌激素应用天数和转化日E_2、LH水平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37-1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宫颈和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

    张姝文;虎丽军;王涛;成宁海;王瑾晖;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_2)激光治疗宫颈和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CO_2激光治疗的239例宫颈和阴道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激光治疗前后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结果、经阴道镜活检的病理报告等。对CO_2激光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CO_2激光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 239例HSIL患者中,CO_2激光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69.0%,宫颈HSIL患者有效率为75.4%,阴道HSIL患者有效率为61.5%,宫颈HSIL患者的激光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阴道HSIL患者(P<0.05);2次CO_2激光治疗后HR-HPV阴性率及TCT正常率均无明显提高。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增长、病变类型为阴道HSIL是激光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_2激光治疗宫颈和阴道HSIL安全有效,宫颈HSIL的治疗效果更佳。

    2025年08期 v.34 1044-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胎盘间叶发育不良伴活产的病例报告及系统回顾

    魏小英;包婧;杨琼;

    目的 探讨胎盘间叶发育不良(PMD)伴活产病例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PMD伴活产病例的诊疗经过及临床结局;通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PMD伴活产的病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0篇,英文文献11篇。文献报道病例加上我院收治病例共52例,活产31例(1例为双胎妊娠),共32例活产儿,其中女性25例,男性5例,性别未报道2例。32例活产儿中有18例胎儿期存在胎儿生长受限(FGR),11例体重符合孕周,3例未报道体重。32例活产儿中,有2例因低体重及出生并发症出生后不久死亡,1例因多发畸形出生后死亡,余随访均发育良好。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通过B超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测认为疑似PMD的患者,可以通过产前筛查手段尽早明确诊断和胎儿核型,经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尽可能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2025年08期 v.34 1050-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构建和验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模型

    李丹妍;刘琴;谢莉莉;

    目的 探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720例HD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据集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的训练集(504例)和验证的测试集(216例)。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HDP患者分为不良结局组和对照组,对训练集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制作列线图,用测试集中样本进行验证。模型区分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校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图评估。结果 720例HDP患者不良结局者87例(12.08%)。训练集504例患者中不良结局者55例(10.9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OR=2.620,95%CI(1.185,5.791),P=0.017]、缺铁性贫血[OR=2.193,95%CI(1.192,4.034),P=0.012]、重度子痫前期[OR=3.300,95%CI(1.526,7.113),P=0.00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1.477,95%CI(1.361,1.604),P<0.001]和血清白蛋白水平[OR=2.758,95%CI(1.158,6.565),P=0.022]是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模型的AUC为0.894[95%CI(0.849,0.93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2%和72.44%。测试集中验证的AUC为0.912[95%CI(0.831,0.945)]。模型Hosmer-Lemeshow显示χ~2=9.513、P=0.326,校准图中偏差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高,模型校准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较好,可为临床上评估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4 1056-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ATL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和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病例研究

    王霄霄;王丽娥;杨婧杰;窦怀乾;韩林芳;李端;郝翠芳;

    目的 探讨1例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OOMD)和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采集患者及其丈夫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经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筛选可疑致病变异,利用Sanger测序对患者及家系进行变异位点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对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WES检测发现患者携带PATL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23-14_223-2del(p.Arg75Valfs*21)和c.1289_1291del(p.Leu430del),Sanger测序显示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均为杂合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1289_1291del突变导致第430位亮氨酸缺失,通过改变氨基酸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位置,引起PATL2蛋白的PAT1结构域二级结构变化,影响蛋白的稳定性和结合能力。c.223-14_223-2del突变在外显子4前插入49bp的内含子序列导致移码,过早引入终止密码子使PAT1结构域缺失引发mRNA降解。综合研究结果诊断患者为OOMD 4型和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结论 PATL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引发OOMD 4型和早期胚胎发育阻滞而致不孕的病因。本研究扩大了PATL2基因的变异谱,为受影响家庭的孕前咨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建议加强对类似不孕患者的基因筛查以选择适宜助孕措施。

    2025年08期 v.34 1063-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联合子宫内膜CD38、CD138、MUM-1水平检测对不孕症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陈超婵;谢闵;余红;石春艳;

    目的 研究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情况及子宫内膜间质中浆细胞相关免疫标记物[CD38、CD138、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M-1)]表达情况,探讨宫腔镜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在不孕症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9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宫腔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特征,并行组织病理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8、CD138、MUM-1)检测(三联检测),镜下观察浆细胞浸润情况。评估浆细胞相关免疫标记物的两种诊断阈值标准[子宫内膜间质浆细胞(ESPC)<5/10个高倍视野(10HPF)、ESPC≥5/10HPF]对CE的诊断价值,分析宫腔镜检查、HE染色、三联检测(ESPC<5/10HPF标准)及三联检测(ESPC≥5/10HPF标准)4种不同诊断方法在不孕症合并CE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腔镜确诊的60例患者中4种不同诊断方法间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104例不孕症患者采用不同诊断方法检出CE的情况如下:(1)宫腔镜检查:60例(57.69%);(2)HE染色:38例(36.54%);(3)三联检测(ESPC<5/10 HPF标准):88例(84.62%);(4)三联检测(ESPC≥5/10 HPF标准):66例(63.46%)。4种诊断方法对CE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Q=61.355,P<0.01),三联检测(ESPC<5/10HPF)检出率最高,HE染色检出率最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标记物间诊断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浆细胞计数阈值标准在不同标记物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腔镜检查与三联检测(ESPC≥5/10HPF标准)的诊断结果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16.000,P=0.418)。结论 在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诊疗中,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学评估联合CD38、CD138和MUM-1免疫组化检测(ESPC≥5/10HPF标准)的多模式诊断策略,可提升对CE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34 1071-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ACLY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滋养层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研究

    付振琳;杨菁;陈欣;

    目的 探讨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对滋养层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细胞作为体外细胞实验材料,使用ACLY敲降和ACLY过表达的慢病毒对HTR8/Svneo细胞中的ACLY基因进行敲降或者过表达。过表达阴性对照设置为OE-NC组,ACLY过表达的HTR8/Svneo细胞为OE-ACLY组,敲降阴性对照为sh-NC组,ACLY敲降的HTR8/Svneo细胞为sh-ACLY组,给予740Y-P(PI3K激动剂)处理的敲降HTR8/Svneo细胞为740Y-P+sh-ACLY组。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740Y-P处理后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OE-NC组相比,OE-ACLY组HTR8/Svneo细胞的迁移能力(以伤口愈合面积百分比表示)和侵袭能力(以侵袭细胞数表示)均显著增强(P<0.001)。与sh-NC组比较,sh-ACLY组HTR8/Svneo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01)。与OE-NC组相比,OE-ACLY组HTR8/Svneo细胞中的AKT和PI3K磷酸化程度均显著增强(P<0.05);与sh-NC组相比,sh-ACLY组HTR8/Svneo细胞的AKT和PI3K磷酸化程度均显著减弱(P<0.01)。与sh-ACLY组相比,740Y-P+sh-ACLY组HTR8/Svneo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ACLY蛋白的降低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TR8/Svne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2025年08期 v.34 1079-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U0126通过E2-ER/GPER-ERK1/2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异位病灶增殖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肖文婷;韩明;程鑫;王桂丽;

    261000)【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分析U0126选择性抑制雌二醇(E_2)-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ER/GPER)-ERK1/2通路对小鼠异位病灶增殖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EMs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灌胃,0.325mg/kg)、U0126低剂量组(腹腔注射U0126 0.5mg/kg)、U0126中剂量组(腹腔注射U0126 1.0mg/kg)和U0126高剂量组(腹腔注射U0126 2.0mg/kg),并以正常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给药3周后统一处死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E_2的含量,测量异位病灶的大小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内膜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在位内膜和异位病灶组织中ER、GPER、β-ERK1/2、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对照组、不同U0126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小鼠血清E_2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模型对照组、不同U0126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间小鼠血清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药物治疗3周后,处死小鼠解剖后发现,不同U0126剂量组、孕三烯酮组的异位病灶体积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随着U0126剂量增加,病灶体积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核,GPER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膜,β-ERK1/2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质,CD31主要定位于血管,PCNA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核。结论 EMs小鼠体内血清雌激素含量升高且ERs表达受雌激素调控;U0126能够抑制EMs小鼠异位病灶生长和腺体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选择性抑制E_2-ER/GPER-ERK1/2通路活性、降低异位病灶生长增殖、抑制血管新生等有关。

    2025年08期 v.34 1087-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物信息学研究

  • 情绪波动与卵巢功能障碍的因果关联:一项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杨婷媛;张磊;刘雨丹;

    目的 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情绪波动与卵巢功能障碍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方法 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中筛选与暴露(情绪波动)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作为工具变量(IV),依据设定的参数阈值进行提取。运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WM)及MR-Egger分析来评估情绪波动相关表型与卵巢功能障碍疾病发生的关联,采用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和WM作为补充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基因多效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留一法”检验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共筛选出55个与情绪波动相关的SNP。IVW分析显示情绪波动与卵巢功能障碍之间存在显著因果关系[OR=5.15,95%CI(1.76,15.04),P=0.003];Cochran’s Q检验结果显示P=0.52(P>0.05),表明不同SNP间无异质性;MR-PRESSO分析未检出离群值(P=0.48);“留一法”分析结果表明单个SNP效应对因果关系无影响。结论 遗传预测的情绪波动与卵巢功能障碍风险升高存在一定关联,但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性研究验证。

    2025年08期 v.34 1095-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技术交流

  • 青少年高促性腺激素性原发性闭经的鉴别诊断思路和临床处理策略

    陈永兰;邓姗;

    根据青少年高促性腺激素性原发性闭经的病因分析,染色体异常约占半数,故有必要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当存在额外小标记性染色体(sSMC)时,需警惕隐匿性性腺肿瘤风险,应提高追查Y染色体关键成分的临床意识;当检测到Y染色体物质时,必须预防性切除性腺。青少年阶段的用药应个体化,雌激素治疗原发性闭经时应注意剂量选择,适时适量补充雌激素可以促进身高及第二性征发育。替勃龙对高促性腺激素性原发性闭经患者促进身高有一定帮助。

    2025年08期 v.34 1102-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病例报告

  • 一例SOX10基因突变所致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分析

    王恺;卞陈晨;聂晓伟;安晓飞;

    本文报道了1例18岁男性,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嗅觉减退,相关检查提示存在单侧隐睾、伴有低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低睾酮血症,诊断为卡尔曼综合征(KS)。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存在SOX10:c.476G>A(p.Arg159Gln)基因突变,该突变位点在目前中英文公开文献中尚未见报道。该患者经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及第二性征均有明显改善。本文对该例患者的诊治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拓宽临床工作者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思路。

    2025年08期 v.34 1108-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瘘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方菊丹;陈琼芳;凌敏莹;颜露春;

    腹壁子宫瘘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妇产科疾病,是指腹壁与子宫之间存在异常通道的一种病理状态,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严重时需切除子宫,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报道1例剖宫产术后出现产褥期感染、腹部伤口愈合不良、腹壁子宫瘘形成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混合感染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最后在多学科协助下行剖腹探查+腹腔粘连松解+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腹壁组织分离腹壁重建+腹部伤口清创缝合术;术后予常规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病情好转、伤口愈合满意后出院。

    2025年08期 v.34 1114-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AP3K1致病性变异导致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黄桉风;宋小红;熊巍;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误诊,若不及时诊治可能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深远影响。本文报道了1例MAP3K1致病性变异导致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的病例,对其诊疗经过进行回顾,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以期为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决策优化提供更多参考。

    2025年08期 v.34 1119-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肺转移1例报道

    马晓梅;思彩霞;王岳;许飞雪;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一组罕见的恶性肿瘤,而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LG-ESS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极少数病例以肺转移为首发表现,术前误诊率较高,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式。本文报道1例LG-ESS肺转移的病例,对其病情发展及诊治过程进行整理,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警惕性,减少该病发生带来的不良预后。

    2025年08期 v.34 1123-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例妊娠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冯楠;张永庆;苏婵燕;张小燕;梁维忠;

    妊娠期恶心、呕吐为妊娠常见合并症,多考虑“妊娠剧吐”,但合并头痛、头晕、视力改变、癫痫发作等不适时,可能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CVT)”。CVT发病隐匿,易误诊、漏诊,且病死率、致残率高,需引起妇产专科工作者重视,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头颅磁共振成像是无创、简单、快捷的CVT诊断手段。本文报告1例妊娠合并大面积CVT病例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期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4 1126-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层生殖健康

  • 外来务工袜厂育龄女工的重复人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丽英;楼彩钰;江孝华;何桂红;张红;

    目的 探究流动人口复杂地区外来务工袜厂育龄女工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4年9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的1 086例外来务工袜厂育龄女工的相关资料,统计女工的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并对可能导致重复人工流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本研究选取的1 086例来我院人工流产的外来务工袜厂育龄女工中,重复人工流产有462例,重复人工流产率为42.5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0岁、首次外出打工年龄<18岁、首次性生活年龄<19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性伴侣人数≥2人、平均月收入<5 000元和月平均性生活频率≥5次是导致外来务工袜厂育龄女工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流动人口复杂地区外来务工袜厂育龄女工的重复人工流产率较高,应对年龄≥30岁、首次外出打工或首次性生活年龄较小、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性伴侣人数≥2人、平均月收入<5 000元及月平均性生活频率≥5次的女工加强科学避孕知识宣教,以降低其重复人工流产率。

    2025年08期 v.34 1130-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糖代谢异常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新进展

    顾天金;袁晶晶;郭菊世;刘永梅;李宏睿;宋霁;刘龙会;杨媛;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与女性不孕症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在EMs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EMs的糖代谢异常表现为多途径紊乱,包括糖酵解增强、三羧酸循环(TCA)抑制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本文综述了EMs中糖代谢异常的现象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与EMs相关的糖酵解酶如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KD1)、丙酮酸激酶M2(PKM2)、Aurora激酶(AURKA)、苏氨酸激酶M2(PIM2)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和长链非编码RNA H19等调控分子和相关信号通路在EMs糖代谢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讨论TCA异常与磷酸戊糖途径失调的潜在影响,为EMs治疗的靶向代谢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08期 v.34 1134-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γδT细胞在生殖失败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刘小雪;石铭;

    γδT细胞是一类非经典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方式快速识别各类抗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γδT细胞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生殖失败(包括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和不孕症等)的发生,充分研究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活化途径、功能及其在生殖失败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为生殖失败的诊治开辟新思路。

    2025年08期 v.34 1140-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在卵巢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肖圆圆;郝晓莹;

    炎性小体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表达于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功能是触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的活化,促进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等炎症介质的成熟,诱导细胞焦亡,参与调控卵巢的病理生理变化。炎性小体参与慢性炎症导致的功能衰退和年龄相关疾病。长期持续的慢性炎症有可能导致卵巢储备下降以及卵巢纤维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NLRP3炎性小体在卵巢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08期 v.34 1146-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肥胖与子宫内膜内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杨红梅;刘立文;姚婷;

    肥胖导致的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会影响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和容受性,从而损害生殖健康,导致不孕。本文从肥胖对子宫内膜基因表达、子宫内膜炎性状态、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肥胖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旨在进一步研究肥胖在子宫内膜水平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突出减重等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肥胖女性的妊娠率。

    2025年08期 v.34 1151-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