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雪;漆倩荣;谢青贞;
目的 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效长方案、短效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3种促排卵方案用于POSEIDON(波塞冬)标准组2人群中的临床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并符合波塞冬标准组2诊断标准的低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3组:长效长方案组(n=92)、短效长方案组(n=106)和拮抗剂方案组(n=118),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和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各组间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功能、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 0.05)。与长效长方案组和短效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显著降低(P<0.05)。3组间Gn刺激天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长效长方案组的Gn刺激天数最长,拮抗剂方案组的Gn刺激天数最短。短效长方案组的扳机日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P<0.05),3组间扳机日LH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长效长方案组的LH水平最低,拮抗剂方案组LH水平最高。IVF周期中短效长方案组获卵数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拮抗剂方案组鲜胎移植率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和短效长方案组,且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P<0.05)。结论 在波塞冬标准组2患者中,对于倾向鲜胚移植的患者,长效长方案可能更优;而选择全胚冷冻策略时,拮抗剂方案可减少Gn用量。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移植策略,选择最合适的促排卵方案。
2025年10期 v.34 1307-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波;薛侠;师娟子;
目的 探讨供精精液冷冻时间对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D)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行AID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精液冷冻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精液冷冻时间≤3年,共1 697例)、B组(3年<精液冷冻时间≤6年,共995例)、C组(精液冷冻时间>6年,共536例),比较各组间基本情况、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胎儿活产状况。结果 3组患者在女性体质量指数、基础FSH、基础LH水平、不孕年限、授精日内膜厚度、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精液处理后放置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冷冻时间延长(A组vs.B组vs.C组),临床妊娠率呈梯度下降趋势(32.12%vs.30.35%vs.27.61%),活产率亦呈现下降趋势(26.05%vs.26.03%vs.22.76%),但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活产儿体重、身高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精液冷冻时间的延长对AID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2025年10期 v.34 1314-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星祎;范莉;徐仰英;欧建平;夏婷婷;张翠莲;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国产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金赛捷~?)用于不孕患者IVF/ICSI周期拮抗剂方案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单臂研究设计,纳入行体外受精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经拮抗剂固定添加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常规胚胎培养及移植后,随访妊娠结局。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早发LH峰率和胚胎着床率,安全性指标包括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程度及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本研究筛选受试者入组201例,其中因误纳剔除2例,最终纳入全分析集(FAS)的病例数199例。使用金赛捷~?拮抗剂方案的患者临床妊娠率为55.75%、早发LH峰率为2.53%、OHSS发生率为1.99%,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8%,无严重不良事件和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金赛捷~?在控制性促排卵临床使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2025年10期 v.34 1320-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佩颖;胡绵达;潘瑞华;何红梅;李青洋;孙晓岩;赵丽;陈博;
目的 探讨采用GnRH拮抗剂方案的体外受精(IVF)周期最佳授精浓度范围。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IVF周期中6 703个卵母细胞受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精子终浓度和精卵比作为自变量,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多精受精率作为因变量,在Empower软件上进行平滑曲线拟合与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精子终浓度与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曲线呈“倒U”型:当精子终浓度<6×10~4/ml时,每增加10~4/ml,受精率增加11%[OR(95%CI)=1.11(1.02,1.20),P<0.05],正常受精率增加9%[OR(95%CI)=1.09(1.02,1.17),P<0.05];当精子终浓度≥6×10~4/ml时,每增加10~4/ml,受精率减少7%[OR(95%CI)=0.93(0.87,1.00),P>0.05],正常受精率减少5%[OR(95%CI)=0.95(0.89,1.01),P>0.05]。精卵比与受精率、正常受精率的曲线先呈现“平台期”,后出现“断崖式”下降:精卵比≥5×10~4精子/卵时,每增加10~4精子/卵,受精率减少71%[OR(95%CI)=0.29(0.16,0.55),P<0.001],正常受精率减少70%[OR(95%CI)=0.30(0.15,0.58),P<0.001]。精卵比与多精受精率曲线呈“U”型:精卵比≥2.4×10~4精子/卵时,每增加10~4精子/卵,多精受精率增加37%[OR(95%CI)=1.37(1.04,1.81),P<0.05]。结论 以四孔皿为授精载体,当授精浓度在(5~7)×10~4/ml范围内,精卵比在(2~3)×10~4精子/卵范围内时,GnRH拮抗剂方案的IVF周期可获得较高的受精率与正常受精率(>60%)以及较低的多精受精率(<7%)。
2025年10期 v.34 1328-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琼英;彭进强;
目的 比较黄体期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卵泡期长方案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中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行IVF/ICSI-ET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52个周期。将纳入患者根据不同的促排卵方案进行分组:黄体期长方案组(A组,177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B组,291个周期)、卵泡期长方案组(C组,84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用药及获卵情况、胚胎发育及移植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3组患者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显著高于A、B组(P<0.01),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获卵率显著高于A、B组(P<0.01),扳机日雌二醇(E_2)水平、黄体生成素(LH)水平、直径≥14mm卵泡数则显著低于A、B组(P<0.01)。B组的第3天(D3)优胚数、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C组(P<0.05),可利用胚胎率及D3优胚率显著高于A、C两组(P<0.05)。A、B、C组分别进行了54、103、33个鲜胚移植周期,3组间移植胚胎数、鲜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体期长方案、拮抗剂方案、卵泡期长方案均可用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可以减少Gn总量及Gn使用天数,且可有效改善胚胎发育情况,但3种方案鲜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2025年10期 v.34 1336-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芸芸;何新琴;陈奕馥;陶冶;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非消融射频在阴道松弛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被诊断为阴道松弛症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电刺激联合非消融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阴道松弛度问卷(VLQ)、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孕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VLQ评分、POP-Q分布、FSFI评分以及盆腔表面肌电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VLQ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VL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3.71±0.74)vs.(3.02±0.71),P<0.05],研究组阴道松弛程度改善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vs.64.29%,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POP-Q分期分布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POP-Q分期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慢肌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阶段肌电平均值等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FSF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78±4.23)vs.(22.45±4.12),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非消融射频治疗在阴道松弛症中疗效显著,可改善阴道松弛程度,提高性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10期 v.34 1343-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森烨;霍艺超;王新月;樊秀梅;高妍;乔艳华;成云云;高敏;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Janus激酶-2(JAK2)/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水平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卵巢反应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在邢台市中心医院行IVF-ET助孕的POI患者196例(POI组),另按照2∶1比例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女性9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6、JAK2、STAT3水平。POI患者再根据助孕过程中卵巢反应性分为高反应组(26例)、正常反应组(58例)和低反应组(112例),以及根据IVF-ET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112例)和良好结局组(84例),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POI患者血清IL-6、JAK2、STAT3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与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并利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对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能效。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OI组血清IL-6、JAK2、STAT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POI患者血清IL-6、JAK2、STAT3水平呈两两相关(P<0.001)。(2)POI患者卵巢高反应组、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的血清IL-6、JAK2、STAT3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P<0.001);196例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率为57.14%(112/196),FSH水平升高、卵巢低反应性异常、IL-6水平升高、JAK2水平升高、STAT3水平升高为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MH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3)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联合预测POI患者IVF-ET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大于血清IL-6、JAK2、STAT3单独预测的AUC(分别为0.771、0.785、0.790,P<0.001),其敏感度为0.866、特异度为0.857。结论 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升高与POI患者卵巢反应性降低及IVF-ET妊娠结局不良有关,血清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联合对IVF-ET妊娠结局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能效。
2025年10期 v.34 1350-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清;曾莉;丁易钤;石城;吴艳婷;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糖代谢的关系及对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在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间收治的102例PCO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女性105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根据研究组患者是否伴有IR将其分为IR组(n=61)和非IR组(n=41)两个亚组,进行糖代谢指标测定,分析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PCOS伴IR的影响因素和肠道菌群水平对PCOS伴IR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肠球菌、肠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IR亚组的肠杆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BMI、甘油三酯(TG)和睾酮(T)水平显著高于非IR亚组,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IR亚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肠杆菌水平[OR=2.754,95%CI(1.693,4.478)])、双歧杆菌水平[OR=0.265,95%CI(0.128,0.561)]、乳酸杆菌水平[OR=0.251,95%CI(0.134,0.469)]、FINS水平[OR=4.046,95%CI(2.369,6.908)]和HDL-C水平[OR=0.203,95%CI(0.074,0.557)]是PCOS患者伴I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三者联合预测PCOS伴I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97、0.800和0.912(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PCOS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与FINS水平呈负相关(P<0.05),肠杆菌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糖代谢水平有关,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对PCOS伴IR有一定预测效能,联合检测效能较高。
2025年10期 v.34 1359-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